要是你在十年前相信了吕子乔,现在已经暴富了。
在《爱情公寓 4》第 10 集,他创业当励志师,一句“天使与你同在”,就让迷妹们疯狂买单。
今天,真有人照着销售“情绪价值”的套路,把生意做到了全球。

来源:《爱情公寓4》
一位大概率来自东南亚或中国的神秘人,创建了一个独立站网店,名为通灵师萨米拉(Psychic Samira)。
她不卖水晶、不卖塔罗卡牌,而是卖你的通灵解读。
但你以为真的是她本人来解读?并不一定,她也许是 AI 合成的虚拟人物。
广告里,她坐在紫色灯光背景前,语气神秘地说着:“我知道你正在经历一段艰难的关系……但他还爱你。”

来源:GoodsFox
就是这么一段广告素材,在全球 58 个国家和地区,刷出 8900 万次曝光,轻松干掉一票在海外拼命卖商品的玩家。
别以为她只是搞噱头,这门生意,的确大有可为:
- 产品无需生产、发货,没有库存和物流风险;
- 相比其他虚拟产品(如游戏、课程),没有学习门槛;
- 塔罗牌、星座、水晶这些玄学体系,几乎全球通用,没有特定神祇,不容易踩红线。
当你还在研究 AICG 怎么辅助内容创作时,已经有人靠“AI 神婆”,赛博出海,挖掘全球人类的情绪金矿。

在失恋痛哭的深夜,艾玛刷到了一条视频——
一个温柔的女声对你说:“想知道他还爱你吗?只需 1 美元,我能告诉你,他会不会回来。”
她毫不犹豫地下单了。毕竟,一块钱就能买回逝去的爱情。
这,就是 Psychic Samira 的生意模式。
点进它的官网首页,仿佛进入了一场粉紫色调的冥想会——
“Empower Your Life with Insightful Psychic Reading”(用通灵的洞察力,为你的生活注入能量)的大字宛如“咒语”。

来源:psychicsamira.com
旁边,是一个抱着水晶球、凝视着你的粉发女郎,她就是 Samira。
她身边浮现着 6 个人生关键词:个人指引、情绪支持、灵性成长、事业发展、自我赋能、关系洞察。
网页里并不强调塔罗牌的牌阵、星座的星象,而是将玄学包装成”命运咨询“。
粉发的形象设定,也颇有讲究。
在欧美流行的“New Age spirituality”(新时代灵性主义)文化中,常见人设是热爱宇宙能量、相信塔罗牌、星盘、麦轮(chakra)等,外形风格则偏“仙女朋克”(fairycore / witchcore)。
而粉色头发,在西方是“灵性”、“非人类”、“梦幻”的象征,粉色的温柔基调,也代表感情支持者,符合“神秘女巫”的定位。

来源:TikTok
配合紫色背景,Samira 看上去神秘,但不吓人,神圣但不遥远。
从商业层面来看,这种形象也极具投放价值。
在算法眼中,粉发更容易被推荐并吸引停留,还符合 TikTok、Facebook 上玄学内容的审美趋势。

来源:TikTok @mindbodyspiritmessages
你可以将这些元素,理解为一种“通用视觉符号”——没有特定宗教,不强调文化背景,只要你相信能量、感知、缘分,就能被它触动。
但当我们试图了解这位神秘女神的真实身份时,却发现了一些端倪。
根据 GoodsFox 追踪的广告素材,“她”的视频背景、灯光、服饰完全一致,配音跟口型对不上,不同素材的说话音色也明显不同。
换句话说,“她”很可能是模版视频+ AI 换脸,“捏”出来的 AI 神婆。在其官网与社交账号上,也几乎找不到任何关于“Samira 本人”的具体信息。

来源:GoodsFox
也就是说,”她“可能根本就不存在。
但正因如此,我们看见了“玄学+AI”这条灰度赛道的想象空间。
首先,是她的拟真式陪伴感。
从网站域名、页面文案,到产品命名,“Samira”无处不在。用户购买的,是她的亲自解读——她会说出你的名字,说你最近面临什么难题,说她感受到你的不安。
这不就是赛博算命吗?但这种一对一的拟真情感,就是产品的核心体验。
其次,是形象的高度标准化。
她的每一条视频都像从同一个模板里抠出来的,连语气都带着合成音的平稳节奏。无论是 AI 合成还是真人录制,她的形象已经模块化,天然适配批量生成、复用转化。

来源:GoodsFox

“第一周,他开始梦到你。”
“第二周,他忍不住联系你。”
“第三周,你们复合了。”
每一句话,都精准地打在了分手者的幻想点上,这也是失恋常见的应激应对机制。

来源:GoodsFox
心理学家 Susan Anderson 的研究显示,在一段终止的感情中,很多女性不急于“放下”,而是本能地渴望那个离开的男人,在某个夜晚失眠、后悔、主动联系。
有欲望的地方就有生意。
Psychic Samira 的广告,正是把这种心理需求具象成“预言剧本”,让你在一分钟内看到三周后他会来找你的剧情。
Psychic Samira 广告的受众画像
83%是女性,核心集中在25-44岁。
数据源自 GoodsFox
从二十不惑,到三十而立,再到四十关口,她们的人生状态天差地别。
分手的她,刚结束一段谈婚论嫁的感情,投入过时间、情感、未来规划,却突然归零。
单身的她,看似自由,却常年处在“要不要结婚”“怎么找不到对象”“一个人不寂寞吗”的社会审视下。
事业上的她,也开始遭遇隐形天花板:要继续争取晋升,还是全身心投入家庭?
这些女性困惑的共同点是,常常找不到愿意倾听的人。但 Samira 却用一句“我感受到你最近的混乱”,接住了她们。
换句话说,她们更容易被“你值得被爱”的叙事打动。
哪怕这份“爱”是虚拟的、预测的,甚至是由 AI 加工的,也足以支撑她们在失衡的时刻里,做出一次“一美元”的试探。
Psychic Samira 的广告还有一大亮点:高度拟人化。
iPhone 备忘录背景的预言文本、仿 iMessage 对话的“反馈”、Facebook 分享心路历程的截图……稀释了商业感,将“玄学”变得有温度、有欲望、有故事感。

来源:GoodsFox
这种方法低成本地完成了 2 件事:
- 打破了消费者对广告的警惕;
- 将心灵消费融入日常社交语境中,借“他人的故事”完成自我投射。
当然,这套剧本的核心推动力,还有价格。
首单仅需 1 美元,你就能获得一份“专属预测”。点击容易,一旦付出了 1 美元,就会默认开启自动订阅。广告是心理试探,只要一击即中,就能形成商业闭环。

来源:GoodsFox

回归唯物主义的角度,卖几句“你本来就很美”、“你值得”的鸡汤,经不起推敲。但往深里挖,你会发现虚拟产品有很强的内容延展力。
Psychic Samira 的商品主要分为 2 大类:
- “玄学”内容产品
其实就是常见的年度、季度、每月运势,指导建议、感情分析等,全为虚拟交付。
结合姓名与生日,Psychic Samira 会定期向订阅用户的邮箱发送 PDF 或视频。内容通常由占星术语、塔罗卡牌、心理引导话术混合生成,别管真真假假,反正遇事不决,找玄学。

来源:psychicsamira.com
- 带有情绪投射的艺术藏品
这部分是整个产品矩阵中客单价提升的关键。藏品围绕八大灵性主题(affirmations、chakras、meditation、numerology、spiritual quotes、星座等),画面中间还有一句能量鸡汤。

来源:psychicsamira.com
藏品有三种售卖形式:
- 纯数字版($11.99):电子图片,自行打印。
- 纸质海报($31.99):简易装饰,不带画框。
- 装裱版艺术海报($79.99):挂上墙就能拥有“灵气加持”的即视感。
其中,“Scan & Play”系列还附带 YouTube 二维码,主打冥想、舒缓与疗愈功能,不仅是挂饰,也是陪伴工具。

来源:psychicsamira.com
这 2 类产品有几个共同点:没有库存压力、低边际成本、高复用率,通过数字形式快速交付。
但它们绑定了“通灵”与“情绪承载”——哪怕只是一张 AI 生成的插画、一个淘宝同款水晶,只要你相信,它就值钱。
而这种“数字内容 + 实体载体”的组合,能拉出更长的产品定价梯度,从 1 美元到 79 美元不等,实现客单价分层捕捉。

过去,算命是寺庙里的一句话;后来,是地摊上的一张卡;现在,是邮箱里的一封 Email。
玄学的壳没有变,只是媒介越来越数字化,体验越来越个性化。
在 AI 与心理学融合的时代,“电子神婆”反而成了刚需。
就像被疯传的 DeepSeek 算命,明明只是一套大模型模板,几乎每个人都被建议去买黑曜石,但大家依然愿意截图转发:”好准,这就是我。”

来源:小红书
其实准不准不重要,重要的是“像我”、“懂我”。
你不是想知道“他还会不会回来”,你只是希望,有一个温柔的声音告诉你:“你没有做错,TA 会后悔的。”
你不是想预测“事业何时起飞”,你只是需要有人坚定地说:“你值得被看见。”
在这个意义上,玄学的核心不是预测,而是陪伴、解释、共情。
Samira 或许根本不存在,却构建了一个你可以相信的角色,一个不会离开的陪伴者。
比起知道未来,人类更渴望被理解。

